person holding world globe facing mountain

随笔 | 不完美地活在这不完美的世界

2022年11月16日首发于知识星球app“兰海拾英”平台

很久以前,应该是在知乎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颇有感触,大概是说:“人一生有三次成熟,第一次是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是发现世界上有些事情无论再努力也做不到,第三次是即便如此仍然要努力。”

根据我的(乳臭未干的)经历,我想做一个类似的总结,我发现人的成熟需要深刻地理解这样三个事实:一是这世界是不完美的,二是自己是不完美的,三是这些不完美不应成为沮丧和绝望的理由,却应该成为积极调和甚至利用的资源,在不完美地活在这不完美的世界的过程中,收获意义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讲一讲这个感想的来历,以及它与我们信仰的联系。前半部分的理论介绍可能会让部分读者略感枯燥,但是请坚持读下去,以便能够在后半部分有更深刻的共鸣。

2020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我和哈萨克斯坦朋友Rustem闲聊,跟他讲在准备硕士论文时遇到的一些困惑,主要是感觉,随着阅读的增加和研究的推进,总是觉得之前的内容有许多缺陷和漏洞,即便是根据现在的理解弥补和更新了,过段时间又会想修改,甚至全部推翻重来。这种一边推进一边堆积不满的过程,让我踌躇不前。他简单地说了一句“It’s better done than perfect”(完成比完美更好),让我着实轻松了不少。我也问了我的导师Liz Jackson这个问题,她轻描淡写地说这很正常,她在写书的时候到后半部分感觉像是在写一本和一开始预期的截然不同的书了,但她仍然坚持写完,不足的部分可以在下一本书中再去完善。于是我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在完成这篇论文上,努力让自己接受其中已经出现的和必将出现的缺陷。修改和精进当然仍然是需要的,但我不沉溺于此,总的方向是要向前,继续往下写。完成后,虽然知道其中有很多的不完美,但也知道试图完善这些不完美的过程中又会制造新的不完美,所以量力地修整后就交上去了。最终这篇论文两个评阅者给了A的成绩。

“It’s better done than perfect” (完成比完美更好)。类似的表达我以前是听过的。在塔夫茨大学交换的时候,有一次有个同学迟到了半个多小时才来上课,老师也没有特别生气,只是略带调侃的说:“So you decided to join us after all.”(你最后还是决定来了啊?)那同学也幽默地回答:“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啊!)大家忍俊不禁,他就轻松地去坐下了。

后来常听Jordan Peterson讲的东西,他也屡次提到类似于“Doing something badly is better than doing nothing at all”(做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也比完全什么都不做好),因为在糟糕地做一件事情的同时,你会获得经验,获得思考,你可以继而调整方向,无论是决定继续做这件事情,争取做到更好,还是发现根本就不该做这件事情,转而去做另一件事情,都是在起初那次尝试之后才能发现的,这往往比一开始就原地不动要好。

让这一系列相似的概念得到强有力的整合的,是最近听到和读到Thomas Sowell讲的和写的东西。他是一个扎根于事实的经济学家,不因大行其道的理想愿景晕头转向,而是在实例、数据和试验中看世界与人的本来面貌,以及现实中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什么有效、什么无效。这听起来是很简单的道理,是任何搞科学的人都应该秉持的基本态度,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在当今时代越来越罕见的世界观,是一种总被诬陷为“不进步”、“没追求”的看待事物的视角。

关于世界,Thomas Sowell说,他不理解为什么当代的知识分子阶层总是说世界上有很多的问题(problems),而他们在努力提供解决方案(solutions),好像一把锁对应一把钥匙,找对了就能迎刃而解,在他看来,这样的看法根本不符合现实。他说现实世界中极少能找到有利无害的“解药”,相反,绝大多数事情本质上是trade-offs. 这个词不太好翻译,“权衡”、“协调”、“妥协”、“让步”这些常见的释义都不能精确地包含这个词的内容。如果要解释的话,就是你得到一些,但也牺牲一些,我也得到一些,但我也要牺牲一些,各自赢一点也输一点,部分满足的同时也都有遗憾。或者,比如应对社会问题,Thomas说让一件事情变好一点的同时,往往会让另外一件事情变差一点,有时候让一件事情变好一点的同时会让另外一件事情变差很多,这不是最理想的情况,但这就是事实的情况,理想的情况很好听很动人,但就是发生不了。有点让我联想到物理上的波粒二象性,科学家们都想能够同时确定物质的粒子性质和波性质,但物理现实就是不允许人这样做,观测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会隐藏起来,这就是事实,而人对此无能为力。

关于人,Thomas Sowell专门写过一本书叫A Conflict of Visions: Ideological Origins of Political Struggles,这个名字我觉得翻译不好,就不翻译了。他解释了左翼和右翼的政治观点区别的根源在于对人性的认识不同。左所持的unconstrained vision(无限认识)认为人性malleable and perfectible(可锻造、可完美),而右所持的constrained vision(有限认识)认为人性unchanging and selfish(本质不变且自私的)。因此在左看来,世界理应是完美的,如果不是,那就说明有邪恶力量从中作祟(资产阶级的剥削、白人至上主义的歧视、殖民主义的残存影响等等),而在右看来,世界本应是乌烟瘴气的,而它之所以还没那么糟糕,是因为认清了且接受了人性现实的智者们针对人性的弱点和不完美而制定了各种机制(institutions) 来尽可能地把人之恶最小化,比如用权力的分散制约人对权力的欲望(反过来说,权力的集中必将招致灾难),用市场的自由竞争来防止长袖善舞的垄断(反过来说,过多的干预必将导致腐败),等等。两种认识中,前者将营造一种victimhood(受害者感),会觉得我的失败、无力、困难都是因为别人对我的压迫和限制,继而营生Jordan Peterson经常用的resentment(愤恨)这种情绪,而后者会觉得实际情况没比现状更糟实则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而我有个人责任(personal responsibility)去防止事物变得更糟,说不定还能变好一点点,但这强求不得。

Thomas Sowell的基于丰富社会经历和实证经验的论述很难用只言片语去总结,但我斗胆提炼这样一个个人的理解:总是期待完美的人,在用乌托邦的理论指使行动而强求完美的同时,往往让事情变得更糟。深刻认识且合理对待自身、人性和世界的不完美的人,会积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保留来之不易的美好,却也能够波澜不惊地看待和应对世间的种种丑恶。

Thomas Sowell 在让我加深了对conservatism(保守主义)的理解的过程中,也同时加深了我对伊斯兰信仰的理解和赞叹。伊斯兰的世界观正是要让人们不完美地活在这不完美的世界上,但是勇敢地面对、坦然地迎接、积极地努力、热切地期盼,坚定地等待。且看:

启示所讲述的最早的故事便是人祖犯错的故事。因此可以说一切天启教导的一个核心基础,便是人的不完美,因为即便在完美的环境中(天堂),他仍表现出了人性的弱点(贪婪、轻信等)。所以你我也不要急着埋怨环境,先想一想,我现在所处的情况,有多少是自己造成的?有多少是我其实可以改变的?“无能为力”、“大环境”、“特殊时期”等等表达真的是审时度势的智慧吗?还是不愿作为的懦弱呢?Thomas Sowell也说,人类有着非常强大的rationalize(找理由)的能力,对于不愿接受的事实,总能有各种说辞来推脱。严厉地审问一下自己,所发生的这许许多多事情,真的都怪其他人,而不怪我吗?

也许自责开始萌生了。那太好了!故事也正是这样发展下去,人祖夫妻也自责了。这是对自身的不完美的承认,也许也有担忧。既然本身不完美,那么还会再犯错,还会再滑跌,那可怎么办呢?

不要紧。犯错而能悔,知错而能改,已然是一种成功。他们没有因为不完美而被责怪,造物者自然清楚人类的本质。然而,当不完美的你们,去到不完美的地方,这确实充满挑战。但是成功却也并不极其困难,因为:

“…我的引导如果到达你们,那末,谁遵守我的引导,谁在将来没有恐惧,也不愁。”(2:38)

“如果正道从我降临你们,那末,谁遵循我的正道,谁不会迷误,也不会倒霉;”(20:123)

要遵循和遵守的正道和引导是什么呢?

是永不犯错吗?不是,而是犯错后要忏悔。忏悔不仅消除罪恶,还净化心灵。即便屡次犯错(也定然会如此),也要屡次忏悔。

是独立自足吗?不是,而是互相帮助、互相搀扶、互相弥补。爱人如爱己,才接近信仰的真谛。

是构建完美社会吗?不是,而是劝善戒恶,见义勇为,针砭时弊,改善地方。在保护自己不染淤泥的同时,试图力所能及地让些许清廉和良善流淌。

还包含睡过头错过了礼拜该怎么做,还包含夫妻不和睦时该如何调节,还包含丢失儿子后怎样控制和表达涌动的情感(雅古布),还包含被诬陷入狱时如何保持坚贞与尊严(优素福),还包含逃难后行为的检点(穆萨),还包含生气的时候要坐下或者躺下,还包含即便打起来了也不该打脸……

贯穿启示的精神不是基于完美世界和完美人格的,而是教不完美的人们(我们所有人)如何不完美地活在这不完美的世界,而仍然赢得创造者的喜悦。

因为成功本就不是达至完美,而是即便始终不完美,仍然不懈追求,尽己所能。

因为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胜利是由终点决定的,比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从不放弃。

考验在于,你会因为达不到绝对的最好就陷入否定和怀疑,还是积极地寻求相对的更好并向那个方向挪移。

就像你起迟了,是破罐破摔继续睡去,还是跳起来,相信“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啊!)

就像你的论文写到一半,思路和线索越来越不清晰,是索性半途而废,还是坚持下去,相信“better done than perfect”(完成总比(想象中的)完美好啊)。

就像你和我,有过荒度光阴,有过混沌沉迷,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有时甚至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是持续自卑和凝滞下去,还是对着自己的种种不完美点点头,设立一些现实的、基于trade-off(协调)而非solution(解药)的小目标,让一些重要的方面变好一点,同时做好接受另外一些方面变坏一点的心理准备,迈步向前,知道向前两步后可能会向后一步,甚至也许向前两步后会向后三步,但是再一次迈出去就是向前五步或者十步,这样承担起个人责任,不完美地活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但追求在这个不完美但有作为、不理想却没放弃、写满了坚忍、坚持、坚定、坚信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作为一个不完美的存在的努力与追求,从而收获意义与价值呢?

是迷失在对今世定不会有的完美状态的一厢情愿中,还是积极地拥抱、锐利地迎接、脚踏实地地穿过不完美的现实呢?

世界上有这样那样的不好,这没什么奇怪的。每个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好,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奇怪的是,有些人始终在这样那样的不好中珍惜和感恩那些好的,追求和争取更好的。

也许这些人就是能在这短暂的不完美的旅途后,收获完美的人。

此图片的 alt 属性为空;文件名为 .jpg
微信赞赏
(不收天课)
支付宝赞赏
(不收天课)

马伊萨

2022年11月16日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trackback

[…] 2024年9月20日,一个吉庆的主麻日,背完了。回头看,其实颇为自责,哈桑是很小的时候就背完了古兰的,在大学的时候和他兄弟俩人在学校给大家领塔拉维哈(间歇拜)封印古兰,穆斯塔法是本科四年期间背完古兰的,兰州那个哈菲祖班的兄弟们更不用说,有的是一年,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背完了古兰的。我的旅途里实在是有许多的懒惰,许多虚度的光阴,许多荒废的机会,许多没有必要的拖延。但是,像《不完美地活在这不完美的世界》那篇文章中写的, “It’s 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一切成果都是凭借他的援助与慷慨眷顾。 […]